皮革行业借力互联网+ 需开启微商新篇章
发布时间:
2018-07-18
概要: 6月16日,第23届海宁中国皮革博览会开幕式在海宁会展中心隆重举行。皮博会期间,来自国内外的知名企业家、设计师、时尚买手、政府和行业协会领导云集海宁,探讨皮革服饰的趋势和潮流。
6月16日,第23届海宁中国皮革博览会开幕式在海宁会展中心隆重举行。皮博会期间,来自国内外的知名企业家、设计师、时尚买手、政府和行业协会领导云集海宁,探讨皮革服饰的趋势和潮流。
打造皮革产业大平台
中国皮革协会副理事长、海宁中国皮革城董事长任有法称,在产业寻求回暖和新出路的时候,‘坐而论道’是很有价值的。因为‘勇气+运气’就能做大企业的时代早已一去不返,现在需要借助智慧、创意、设计、新思维来实现突破。无论是海宁中国皮革城还是海宁皮博会,都很愿意为国内外皮革时尚产业打造这么一个碰撞思想火花的大平台。
据了解,起源于1994年的海宁中国皮革博览会是皮革、裘皮行业历史最久、规格最高、影响最大的全国博览会之一。第23届海宁中国皮革博览会从2016年3月份一直持续到10月份,6月16日的开幕式以及延续至6月21日的系列活动,则是整个博览会堪称“黄金周”的精华时段。
博览会上,2016中国路浙江皮革产业发展论坛、2016中国海宁时尚产业论坛、微商高峰论坛、设计趋势高峰论坛、供给侧改革与金融创新发展论坛等论坛、会议构成了本届海宁皮博会的另外一道“风景线”,来自国内皮革时尚产业界的众多“大咖”将围绕各论坛、会议的议题实现智慧的碰撞,为业界献上一场又一场思想盛宴。
记者注意到,“设计+”思维贯穿或融合了相关的论坛。譬如以“新常态路新时尚路心相连”为主题的2016中国路浙江皮革产业发展论坛围绕皮革行业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智能制造、品牌提升、时尚创新与文化传播等相结合进行深度探讨与交流,而提升设计能力、把握个性化消费等成为与会者热议的话题。
时尚产业高峰论坛则以“生活”、“潮”、“未来”三要素为探讨方向,探讨设计风潮,引领未来时尚生活方式。生活展示与专业沟通的动态互补,为海宁大众带来亲民的潮流方式和感官体验,引导人们思考未来生活方式,刺激不同行业之间的合作可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推动皮革时尚产业供给侧改革
“无论是早些年推动皮衣走时尚化道路,还是近几年大力推动‘设计+’战略,在很大程度上都体现了中国皮革行业推进供给侧改革的内在需求。皮博会作为一个产业促进平台,更应该以‘设计+’为切入点,推动皮革时尚产业的供给侧改革。”任有法对记者称。
对于中国皮革行业来说,以去产能、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等为重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只有实现了上述改革,传统的皮革、裘皮产业才能真正嬗变为皮革时尚产业。而对于时尚产业来说,设计是核心的动力源——在引领时尚潮流的设计力量带动下,依托踏实敏捷的中小企业体系,才能打造充满新内涵和新活力的皮革时尚产业链。也是正是基于上述原因,海宁皮博会的“设计+”主题格外引人瞩目。
记者注意到,“设计+”战略在此次皮博会期间得到了较深的体现。譬如中国国际皮革、裘皮服装流行趋势发布由吴海燕教授担任总策划,吸取最新设计思潮,并整合哥本哈根皮草国际资源,从设计源头权威诠释新一季皮革裘皮服装流行趋势
与此同时,今年的海宁中国皮革时尚周,更是大比例提升了设计师、设计师品牌专场秀的比例,中国知名设计师、纽约时装周发布者李坤,香港设计神童、《女神的新衣》设计师刘思聪,知名青年独立时装设计师、跨界神斧叶谦都将在时尚周舞台上一展才华。
“真皮标志杯”中国国际皮革、裘皮服装设计大奖赛的金奖获得者,将直接签约成为原译设计师,成为中国皮革时尚“设计+”战略的新鲜血液。就连讨论网红经济的微商论坛,也融入了“设计+”——网络红人、时尚达人如何吸引粉丝、提升人气?离不开产业链上游创意和设计的有效“供给”。
另外,以实效推动皮革时尚产业转型,也是本届海宁皮博会的一大特色,其中“秀展合一”打造了“看秀+订货”专属模式,“看趋势、下订单”则实现了设计创意和市场的无缝对接。
有业内人士表示,经济下行周期下各行各业都遭遇了销售乏力、利润下滑的困境,但究其原因还是供给侧矛盾。要解决这个问题,产业就要针对终端消费者的偏好、习惯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及时地进行结构调整。随着皮革、裘皮服装进入个性化、定制化、轻奢化的消费时代,传统的生产模式将越来越难以为继,只有依靠设计和原创的力量,行业才能提档升级。.
上一页